作者:王阳
整部主流经济学无非是谈论怎样配置稀缺的资源才可以达到有效率的配置。而其他流派的经济学则谈论收入分配与经济效率之间的联系。——汪丁丁《讲给大众的经济学》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整部主流经济学无非是谈论怎样配置稀缺的资源才可以达到有效率的配置。
那么,最稀缺的是什么?
时间。
一切经济活动,均可以时间为度量。自然,既包括媒体的注意力经济,包括互联网,也包括货运物流。
“制造”越简单,“销售”越困难
这几年,有一个行业现象是:热词泛滥。一个名词或者概念被制造出来,就像一个产品一样,拥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从一开始被少数人提起,到引发关注和讨论成为“高大上”的热词,价值被一再放大,然后更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个热词,直至被过度消费而变得滥觞。
比如“物联网”,比如“风口上的猪”,比如“车货匹配”,比如“O2O”。
人们追逐热词,人们追捧概念。人们喜欢用热词给自己贴上标签。
一哄而上,之后都是虚幻。
热词的“产能过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迅速的贬值。
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存在着太多的产能过剩,钢铁、房子……也包括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
制造一个物流的微信公众号的门槛说高也高,说低也真低。而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这个门槛,极高。这需要我们更加包容,海纳百川,提供多样化的思想和行业观点;这需要我们更加勤奋,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发掘和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运联传媒一直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呈现,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媒体,我们一定要对得起您的时间。
资源总是稀缺的,最稀缺的是时间。如今的内容和信息并不稀缺,稀缺的是优质的内容。
所以,我们常常讲,运力并不稀缺,稀缺的是优质的运力。
同样, 货源并不稀缺,稀缺的是优质的货源。
价值回归,这轮货运APP热潮的终点
货运APP公司一直是行业的焦点。还记得一年之前,运联年会上的货运APP实战课堂吗?移动互联的技术红利,各种资本的投资热情,混杂着改变行业的勃勃野心,让这股变革的热潮在2015年席卷整个货运业。车货匹配是不是伪概念?到底什么是货运O2O?围绕这个话题的各种争议、矛盾、分析、总结……贯穿全年的始终。
这波互联网+物流的巨浪,到了2016年明显开始退潮,裸泳者也渐渐地浮出水面。这些新锐公司,为这个热闹的行业概念交上了昂贵的学费。但他们的探索并非全无意义。
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我们终归是要尊重行业的规律,回到商业的本质——更好地配置稀缺资源,创造价值,实现盈利。
地推也好,补贴也罢,如果货运APP公司抓在手里的并不是稀缺的运力,而是原本应该被市场淘汰的那部分过剩运力;抓在手里的并不是稀缺的货源,而是市场上没人要的那部分货源,这种无力配置优质资源的平台,很难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自然难以生存。
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
也许在干线领域,在同城领域,只有当未来出现寡头型的平台,才可能真正地具备配置稀缺资源的能力,正如现在的滴滴、优步。这也意味着淘汰赛的继续加速。
“以上说的,全是错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非常容易依靠最原始的思维习惯来思考。这样思考出来的结论,只是根据某些经验,通过不完全归纳、简单类比等等的思维方法得出,所以这样的结论往往也是不真实的。
“货运版滴滴打车”的这个概念,就是这种“中国式”类比思维习惯的产物。
此外,我们的思维习惯中也缺乏批判精神和辩证性的思考。微信之父张小龙开了个好头,他曾在长达8个小时的产品演讲之后,以“我所说的,全是错的”为结束语。
再说回微信公众号的蓬勃发展,也好,也不好。好处是我们的资讯获取变得如此方便,坏处是每个人的时间因为大量耗在微信上变得高度碎片化,时间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资源总是稀缺的,最稀缺的是时间。
少看微信,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