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选车网
进入2016年,“自动驾驶”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耳边、视线里,相信很快也将进入我们的生活中。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一点点地接受了手机不再只是用来接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而接下来这些都将被转移到汽车上。未来,汽车将不仅仅是出行的代步工具,而是作为一个主动式、个性化的虚拟个人助手。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还只是骨感的。日前,一家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投诉信息收集平台对近6年来国内汽车电子设备的投诉情况进行分析。从汽车电子设备统计结果来看,近6年来接到的相关投诉问题20000余个,涉及车身附件及电器、发动机、变速箱与制动系统四大类。其中,直接关乎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制动系统比重超过21%。
对于行车安全,人们似乎更相信于电脑判断。于是,汽车上很多机械控制的地方换成了电子控制,自动空调、电子手刹、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系统等等俨然已经成了我们购车必不可少的配置。但关于车身附件及电器的投诉率并不少。从上图表中不难看出,除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制动系统外,车身附件及电器方面的故障投诉率占据了79%。而在所涉及的31个故障点中空调、导航及电瓶的投诉问题均达上千个,其中又以空调为主要故障点,占总投诉量三成多。
随着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的每个部分都有其侵入的痕迹,但是目前国内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产品在质量上和可靠性方面还不稳定,另外在汽车机械技术方面和电子技术的结合方面,本土企业也未能达到国际水平。因此,很多自主品牌车型都以配备国际知名配套厂商的产品为宣传点,但以高田气囊为例是否国际知名就真的安全?
此外,目前很多车型在改款、更新换代的时候,都将面临两个“潜规则”:一是售价不能高于现款车型;二是配置要比现款车型多,至少也得跟市场上同级别车型持平。因此为了能在提升配置的同时不加价,各家车企不得不建立完整的生态链体系,在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还需要通过建立平台化、模块化以及扩大产能等方式来压缩生产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拼的自然是各家成本控制的能力,而部分对生产链控制比较差的车企难免会为了强制提升配置而出现质量问题。
归根究底,就目前而言,汽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担当的还只是代步工具的角色。一些华而不实的配置远没有可靠的品质让人放心,不要被高配置的表象所蒙惑,选一辆靠谱的车,而非是所谓的高配置高科技。至少是在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