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车企掀起官方降价潮
热度:★★★★★
点评:今年4月,销售冠军上海大众爆冷“官降”,此后数天内,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多家重量级车企陆续跟进,很快便席卷了几乎所有一线主流合资品牌。在市场压力下,更多的自主品牌也被动跟进。即便如此,仍没有迅速带动终端销量,直到十一后国家“红包”救场方止。
第二件:高田“气囊门”导致史上最大规模召回
热度:★★★★★
点评:日本高田“犯事”,气囊充气装置可能爆炸并导致人员伤亡时,史上最大规模汽车召回拉开序幕。从2008年开始,高田缺陷气囊导致零星车辆被召回,2013年起数量骤增,到2014年累计达到3000万辆,2015年5月份突破4000万辆大关,引发“蝴蝶效应”。高田“气囊门”目前导致的汽车召回总数大约是丰田“踏板门”的三倍多。
第三件:央企反腐东风、一汽“中招”
热度:★★★★★
点评:3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成为首位因腐败问题落马的车企一把手。随后,原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执掌一汽,曾主政过一汽集团的竺延风则入主东风,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此次一汽与东风换帅一度被媒体渲染成了两家企业兼并重组的信号,对国内汽车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第四件:咋咋呼呼的电商们
热度:★★★★
点评:双十一汽车电商销售额破200亿元,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也已相继出台适合自己品牌的电商平台,其中阿里巴巴、易车、汽车之家、车风等网络电商是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争相合作的对象。汽车电商任重道远,但大趋势已不可逆。
第五件:大众尾气排放造假
热度:★★★★
点评:美国环境保护署9月18日指控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而部分车辆的实际污染物排放量最高可至法定标准的40倍,违反了美国《清洁空气法》,面临最高达180亿美元罚款。大众随后承认造假。至今,改事件仍在发酵期。。。。。。
第六件:雾霾的凶手到底是不是汽车?
热度:★★★★
点评:12月18日7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红色预警: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不断升高的尾气排放标准和日益朦胧的“云中仙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时间,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热议。
第七件:救市政策“购置税减半”空降
热度:★★★★
点评:9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10月1日开始,萎靡了大半年的车市,在这条重磅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实现逆袭。此次购置税减半是自2009年之后,国家实施的第二次汽车救市政策,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成为受益者。
第八件:青年莲花“退市”
热度:★★★
点评:自称青年莲花内部人士者爆料:青年莲花杭州萧山基地从2013年2月开始停发工资至今,工厂在2014年6月中旬停产放假。2014年,其他各地工厂基本面临同样的局面,青年莲花各车型基本上已经全面停产。据了解,目前包括北京、上海等多城市在内的青年莲花4S店均已退网或名存实亡,不再销售新车。自主车企的转型都会经历成长的阵痛,但青年汽车的阵痛却似乎特别长,几有成为“烂疮”之势。
第九件:上海大众改“上汽大众”
热度:★★★
点评:2015年年初,有消息爆料,上汽集团旗下部分以“上海”二字开头命名的上汽系合资公司,都将更名为“上汽某某公司”。7月1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同年12月7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众。在业内看来,将品牌名称中带有地域指向的“上海”字样改成带有明显企业属性的“上汽”,将有利于提升上汽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更好地带动自主品牌的发展。
第十件:东风日产与恒大“暧昧广告”事件
热度:★★★
点评:2014年1月,东风日产以1.1亿元买断了2014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恒大淘宝俱乐部2014赛季及2015赛季主、客场比赛服胸前广告权益。但今年11月21日亚冠决赛上,恒大将球衣胸前广告变更为“恒大人寿”,对此东风日产方面非常不满。目前,双方已对簿公堂。
据微壳汽车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