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行动,并表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就立刻成为众多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近两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的技术和业态开始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上至企业大佬,下至小商小贩不提“电商”“互联网+”似乎就落伍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是并不是每个行业电商化都是彩虹般蓝海。
现今汽配行业中企业与个人纷纷拥抱互联网,互联网化、电商化充斥整个行业。但是大潮来袭中我们要的“借势而上”而不是盲目跟随。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电商化。在我看来不具备通用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也去做电商是会事倍功半的或事倍功都无法过半!
电商的成长历程
电商化通俗的理解是: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生意。互联网的特点是什么?打破了空间限制。更加便利服务。互联网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个革命性的精神,那就是不像传统行业一直强调对空间资源的占有,而是对客户时间资源的占有。
现今,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传统的汽车业、运输业、维修业、汽车服务业等都可能被逐一击破,一切都在被颠覆的过程,苏宁、国美、京东、天猫等一批电商、中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及一大批传统地产企业进入汽车市场参与竞争! 电商对传统汽车后市场的冲击已经成为事实,电商模式也成为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车享网、车易安、车途邦、养车无忧、中驰、淘汽档口、汽商中心、酷配网等电商平台应运而生,淘宝、京东、国美、苏宁、车讯、易车等涉足汽车后市场,中国电信开发的APP客户端车主管家已投入运营、中国联通开发的车友会、中国移动开发的智能交通也在调试之中,同时上汽集团、万向集团等实体企业也在布局建设电商平台。这些都是客观事实,大家都把电商提到了战略层面一点都没错,但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电商平台?要销售什么样的产品?客户在是谁?绝不是任何产品搭上电商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不通用的汽配产品。
电商化的危机
不得不说一个马云把整个电商行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中国只有一个马云。汽配行业中企业与个人都想成为在这个行业的“阿里巴巴跟马云”。但是这是无法复制的。典型的例子就如“凡客诚品”过山车似的电商路,从一夜爆红到迅速陨落,从大幅裁员到再造凡客,凡客的陈年还在苦苦挣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传出知名电商倒闭、裁员和并购的消息,不得不给转型电商化的汽配行业敲个警钟。红火的局面可能是短暂的,不能持久,定位错了,你一开始就输了。
第一,运营成本低居高不下。除了极少数商品领域电子商务运营成本低外,其他绝大多数领域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尤其在电商发展初期,成本还远远高于线下,电商更多的是低价策略。
第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电商一定要考虑好,什么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中国电信开发的车主管家,拥有几亿个电信用户并可以对重点客户进行系统分析,甚至可提供精准营销,这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有的电商平台仅靠大数据来维持,又缺乏忠诚用户,迟早会被数据累死。
第三,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太多电商公司都拿到了投资,整个市场都变得“不差钱”了。除了开展一轮轮的价格战,他们也发起了人才战和广告战,百度上与电商相关的主要关键词价格一年内翻几倍, 2011年突飞猛进的团购业现在还有几家生存状态良好?值得深思。
电商化的核心竞争力是便捷、快速、降低顾客的购买时间。希望从事汽配电商的企业与个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赢利点,不要一味跟风、盲目投入,前路虽然彩虹艳丽,但是暴风雨也随时会出现!
据汽配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