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
2015年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
编者按:祝宝良,现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国家二级研究员,商务部特聘专家、新华社特约分析师。先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学习宏观经济和数量经济。1994~1995年,在日本国际东亚经济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员。2000~2003年,任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组组长、一等秘书。笔者并非第一次接触祝主任,但每次祝主任都会带来最新的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权威的观点和解析,这让每一位与祝主任交谈的人都会受益匪浅。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期叠加”和新常态
2013年7月中央政府提出目前我国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特征是:经济增速从10%降至7%左右;服务业、新兴产业、消费率提高;改革创新成为发展新动力;同时我们面对更多财政金融风险等挑战。
“新常态”原因分析
造成“新常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品质的上升;投资需求在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新产品、业态及商业模式大量涌现;全球总需求不振,低成本比较优势不再;生产能力过度饱和、产业组织方式更加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由价格和数量竞争转向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资源环境迈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
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
生产要素结构变化,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人口红利减弱,人口扶养比从2010年开始上升,国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降低;后发优势减弱,开放的外溢效应减小;人均收入进入中等偏上国家,产业结构转向服务业;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换档是“调速”而不能“失速”,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挖掘人口红利、科技创新驱动等手段提升潜在经济水平的新动力。
结构调整阵痛期
目前我国进入中等偏上国家行列。世界银行2010年8月关于中等收入标准为:996~12195美元。我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0年4400美元。但人均达到中等收入后,增长动力不足,出现经济停滞徘徊。比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到2010年仍在3000~10000美元挣扎。之所以会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平等,过度城市化和贫民窟的存在,金融体系问题,产业竞争压力,人力资本培养和工资成本上升。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2008年第四季度~2010年处于保增长阶段:2007年12月确定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4万亿等一揽子计划,增加20万亿信贷投放;广义货币M2从2008年9月的45.3万亿增加到2010年12月的72.6万亿,增长60.3%。
2011~2012年初稳物价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2012年5月份开始稳增长阶段;2012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2013年6月,上限下限论、改革论;2014年3月,定向调控和区间调控……
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后遗症,出现了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房地产价格上涨;影子银行膨胀;财政金融风险等现象。
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并存在风险
美国复苏势头较好、欧盟趋于稳定、日本存在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期终结。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背道而驰,资本流动、汇率波动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脱节。贸易速度慢于经济增速,全球化受阻,区域化趋势加强。这种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部分国家政局不稳;不再是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机遇。是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
“三期叠加”阶段和“新常态”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保持政策定力,稳定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减少行政审批、财税改革等。守住底线,设定期望目标的最低要求。就业底线、低收入家庭生存底线、财政和金融风险底线。宏观政策要稳定、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二、2014年以来的主要调控政策措施
2014年3月份以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
改革政策方面如:行政审批、价格、税收等;稳投资政策如:铁路投融资(2000亿元基金)、棚户区改造(开发行贷款1万亿)等;稳出口政策如:国务院出台稳定外贸16条(贸易便利化);货币政策如:定向减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商业银行存款贷款口径、增加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2014年11月21日降息;财政政策如:营改增括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房地产政策如:2014年9月30日,部分城市取消限购、限贷政策。
三、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经济增长稳中缓降,仍处于预期目标之内
2013年GDP为588019亿元,2014年GDP总量为636463亿元。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投资趋降,消费、出口基本稳定、投资增速减慢:2014年,投资增长15.7%,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实际回落4.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13.5%,同比减慢5个百分点;房地产增长10.5%,同比减慢9.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包括电力)增长20.3%,同比减慢0.9个百分点。
消费增长基本稳定: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同比回落1.1个点;实际增长10.9%,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基本正常:2013年1~4月份,套利进出口约1000亿美元。2014年出口增长6.1%;进口增长0.4%;顺差38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2%。消除套利影响出口增长8.7%左右。2014年出口交货值增长6.4%。
库存增加:自2013年12月以来库存增加,2014年1~11月,产成品新增库存增长120%,总库存新增持平。自2014年8月,企业开始去库存。
就业形势较好
2013年,城市新增就业1310万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净增1070万人。全年农民工27395万人,增加501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
物价温和,房地产价格出现拐点;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农业稳步发展,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天航空等行业增速较快,高技术产业增长12.3%。居民收入较快。
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
60%的产业、60%的社会融资、居民60%的资产、30%的财政收入与房地产有关。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量、房价下跌,购房意愿不强。
产能过剩问题
到2014年10月,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32个月下降。2013年10月以来,产成品库存增加;我国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化工、造船、风电设备利用率低;产能过剩的解释就是周期理论、过度竞争理论(投资潮涌现象)、体制论(国有企业、行政和考核体系、价格体系、财税制度、金融体制等)。体制问题是过剩的根源。
政府性债务问题
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17.9万亿,中央债务12.4万亿。2010年限制银行贷款后,出现了影子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金融等)。国发43号文件,短期内靠基础设施支撑投资,相当部分新增融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实际资金成本高企,企业经营困难
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对利率不敏感,大量融资挤出民营投资;企业债务率高,风险厌恶和流动性偏好,持有更多流动性规避债务风险;银行监管:存贷比限制,拉存款;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
财政金融风险上升
风险爆发点来自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理财产品主要是信托产品出现问题。
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问题
周期性问题还是结构性问题?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降低?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如何运行?与基础实施投资成为翘翘板;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如何变动?人民币汇率。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对中国是利好因素。
五、2015年调控政策和经济发展展望
当前宏观调控政策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周期性原因,但主要是结构性原因;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
保持财政支出力度,中央政府预算投资、民生支出等重点领域落实到位;扩大地方发行一般性债务,允许发行专项债务,存量债务可以发债置换;实行结构性减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大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基本全覆盖;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政府支持的科技成果产权研发团队(个人)所有。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避免银根宽松使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进一步膨胀,也要避免银根收紧使债务资金链断裂,金融风险暴露,通货紧缩,影响经济增长;运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修改商业银行法,取消存贷比限制。打破刚性兑付、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
推进改革开放,问题导向推进改革
围绕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扩大、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大安排改革举措;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继续制定新的改革方案。国企改革、金融市场、科技教育体制、农村体制、生态文明、住房制度等;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着力挖掘需求潜力
大力培育信息、绿色环保、养老健康、旅游休闲、教育等消费;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七个重大工程。建立产业基金;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式创新。
稳定房地产市场
落实好首套房差别化信贷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允许地方政府购买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使用;合理支持房地产贷款和融资;推动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
除上述以外,还要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749万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
经济展望
2015年,稳中趋降态势,GDP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在1.5%左右,工业出厂价格为-2.5%。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8%。投资为14%,其中房地产为7%,基础设施为20%左右;消费为12%,出口为8%,进口为4%,贸易顺差增速减慢。
(本文出自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2014年年会)据商用车与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