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86 025 85783777

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查看详情
开车人注意啦 南京5条过江通道更名
发布时间:2019-12-24 17:14:31    点击数: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5条过江通道名字改了!南京市委市政府12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已通车过江通道命名更名方案。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四桥,南京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都有了新名字。
W020191220462014988527.jpg

    更名 为什么要更名?

  目前南京已建成道路过江通道包括桥梁四座,隧道两座,桥梁按修建顺序以数字命名,隧道以长江、扬子江命名,分别为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四桥、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但这几座大桥并不是沿着长江由上游到下游排列的,尤其是外地人,一到南京,常常搞不清方位。

  不仅如此,这样的命名方式也缺乏历史文化内涵,与南京市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不相匹配,而且数字与位置难以形成清晰的名称记忆。

  此外,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公示稿),南京共规划过江通道25处,计28条,其中道路过江通道15条,铁路与轨道过江通道13条(含复合通道3处6条),后续过江通道命名很难延续现有命名惯例。

  新的命名有规可循

  今后南京过江通道新的命名不再以建成顺序来排列,而是以过江通道穿越的洲名或者临近的地名、衔接的道路来命名(具体更名方案见左侧图表)。

  不过,南京长江大桥依旧维持现有名称不变。

  另外,结合长江三桥的更名,现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桥梁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为天后大桥。

  往后桥梁的命名,对于正在建设中的过江通道,将由建设单位向市交通运输局提出申请,市交通运输局在批准前征求市民政局(地名办)意见,报请市政府批准,批准后报市民政局(地名办)备案。对于规划中的过江通道,建设单位将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根据《南京长江桥梁隧道条例》中第十七条桥梁隧道命名更名及报送流程的条款履行相应的程序,进行命名。

  过渡期新老名并存

  配套

  下一步,对于已通车的过江通道,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将启动标志标牌更换工作,涉及过江通道指路标志信息需变更的现状道路41条,涉及标志改造共约660块,更换标志标牌工期共计5个月。考虑到市民对新老名字的衔接适应问题,近期将在标志标牌上采用新老命名并轨的形式来进行过渡,在标志标牌上显示如:八卦洲大桥(南京二桥)。待市民熟悉新名称后,仅留存新名称。与此同时,该局还将同步做好与百度、高德地图等导航软件的对接工作。

 这些新名字有“出处”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

  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即南京长江二桥)始建于1997年10月,竣工于2001年,曾被誉为“中华第一斜拉桥”。

  该桥穿越八卦洲。八卦洲为长江第三大洲岛,是南京市一块难得的“世外桃源”,曾名为草鞋洲。八卦洲的形成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据考证,南宋著名的抗金战役——黄天荡大战之古战场黄天荡就在八卦洲。

  八卦洲绿色植被多、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其西南洲头与江南的幕府山、燕子矶隔江相望,向上游可远眺南京长江大桥,是一个可尽览南京大江风貌恢弘气势的理想之地。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即南京长江三桥)是中国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车。

  该桥所处的大胜关,可谓千古名关,自古以来为南京区域的江防要塞、交通驿站和中转港口。此处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宋时在此设置巡检塞、烽火台。元时设水驿,名大城港。让大胜关扬名四方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陈友谅的龙湾之战。1360年,朱元璋在此设伏,击败了陈友谅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于是改名大胜港并在此设关,即大胜关。

  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

  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即南京长江四桥)是中国首座三跨吊悬索桥,居当时世界第三,被誉为“中国的金门大桥”,于2012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

  该桥紧邻栖霞山,栖霞山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

  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

  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即南京长江隧道)在江南连接应天大街高架快速路,江北连接浦口大道,中间横穿江心洲岛,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于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车。

  该隧道虽然穿越江心洲,但由于还有在建的南京长江五桥穿越江心洲,不具备唯一性,考虑以南京长江隧道连接的路名来命名这条过江通道。与江北连接线“浦口大道”相比,“应天大街”之名本身来源于600多年前南京被明太祖定都于此,名“应天府”,江南段连接线“应天大街”用于该过江通道命名显然更合适。因此,应天大街作为长江隧道的名称更具指向性、传承性和纪念性。

  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

  定淮门是南京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城门之一,位于扬子江隧道出口约700m处,南京城西,外秦淮河东岸,清凉门以北,古平岗西头。初名淮远门,门外是三汊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故名。

  定淮门原名马鞍门,因临近明初城内的马鞍山,故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秦淮河发生水患,马鞍门易名为定淮门,以求秦淮安定。1958年定淮门门券及南侧城墙陆续遭到拆除。

  现在城门外建筑有定淮门大街同南京扬子江隧道相连接。因此,定淮门作为扬子江隧道的名称更具指向性、传承性和纪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