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86 025 85783777

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查看详情
合资车企变天:宝马增资36亿欧元控股华晨宝马
发布时间:2018-10-16 19:05:00    点击数:

    来源:汽配云                  
     

 
                     
     36亿欧元换25%股权,宝马打响合资股比开放第一枪。                   
      2018年10月11日早间消息,华晨集团、宝马集团合资15周年这一天,据媒体报道, 宝马与华晨集团将打破维持了50:50的股比合作关系,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股份,使其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达到75%,从而正式控股华晨宝马!

     对半持股时代终结:宝马控股华晨宝马75%股权
    根据媒体报道,宝马将以36亿欧元的代价收购华晨宝马25%股权,将自身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原本2028年到期的合资合同,将进一步延续至2040年。
    事实上,这场肩负地方政府筹谋经济活力、中央政府加深对外开放重任的股比之变,早前已经多次向外界释放出信号。除开发改委宣布的2022年开放乘用车行业合资股比时间表,在今年7月中德总理见证的两国汽车产业一揽子合作中,“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中持股比例将超50%”被作为中德汽车加深合作的重要成果确定下来。
    就在发布会前一天,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会见了宝马集团CEO科鲁格,明言:“宝马公司是中国政府放宽汽车行业外商来华投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可以说是’一马当先’。这也表明中国推进开放不仅是‘说到’,更是踏踏实实地‘做到’。”
        合资车企中方话语权削弱?
    躺着挣钱时代终结再论宝马控股华晨宝马的计划,它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可谓是一场无人能回避的地震。对事件各方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它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宝马得意:获控股权及更高利润分成
    作为合资车企股比限制放宽后受益的首家外企,宝马享受的不仅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荣耀,更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一个常识是,外资企业的效率普遍比国企要高。辽宁政府预设的逻辑也是如此——宝马控股后,华晨宝马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大的投资规模,由此其创造的利润、税收和就业规模,也会更甚从前。对地方政府和宝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决策。
    2、华晨失意:股价已腰斩
    华晨中国股价然而,宝马得意的同时,华晨集团则可能是那个“牺牲者”。今年合资股比将放开的消息传出后,自3月以来,华晨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华晨中国股价一路走低。宝马拿走更多利润后,华晨必然便拿得少了,被资本市场看空并不意外。
    3、合资车企中方裸泳者将现形
    而在合资车企中,处境可能与华晨类似的,不在少数。
    拿最大的上汽来说,今年上半年上汽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总销量不到36万台,而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销量分别为102万台、95.7万台。其实上汽还算好,一汽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红旗+奔腾+骏派)总共贡献6.91万台销量;而一汽大众+一汽奥迪的销量为97.87万台,相差近15倍。
    而宝马对华晨宝马的控股,发出了这样一个信息:那些在合资车企中缺乏核心技术的中方公司,属于他们的“躺着挣钱的时代”走向了终结。股权限制的保护褪去后,各凭本事吃饭,裸泳者终将现形。
     4、合资车企外方为股比蠢蠢欲动
    而合资车企中的外方,在宝马的带头激励下,也将有更强的动力谋划更高的股比,与宝马为竞对的奔驰、奥迪都在重点关注之列。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一问题也未必会呈现一边倒地“外方夺权”。外资车企落地中国这二三十年来,已经高度本地化,对本土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也并不低,外资车企需要中国的工厂、管理体系、销售渠道,甚至部分车型只能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是否要冒着与中方合作伙伴撕破脸皮的风险谋求更高股比,还得看各个合资车企中中外双方的实力对比。
    5、自主车企:“新合资车”将冲击市场
    而对自主车企而言,竞争的态势似乎更加严峻了一点。原本的合资品牌在品牌力上便强过自主车企一头,若外企拿到了控股权与更高的利润分成,为争夺更大的市场,他们或有更充足的动力降价。届时面对合资车企品牌和价格的双重竞争,自主车企以价格优势、“越级配置”收获的市场销量,或将面临冲击。
    6、纯外资车企特斯拉:良机正在消逝
    对于目前可能是国内唯一一家纯外资车企的特斯拉来说,一方面宝马控股华晨宝马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这是绝对的利好。然而另一方面,特斯拉作为第一家在股比政策变化中有所行动的企业,后续的上海建厂动作并未及时跟上。若不能在2020年完成建厂投入生产,在BBA相继跟进后,Model 3可能会在中国的豪华电动车市场错失良机。
    最终,尽管中国汽车市场中的车企是喜忧参半,但经此一役,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竞争程度都将提升一个台阶。短期内,自主品牌可能会遭受冲击,但长期来看,一批自主品牌仍有望在激烈竞争中磨砺出来,让中国的汽车产业具备世界竞争力。
  

6804301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