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86 025 85783777

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查看详情
汽车“后”时代 外资车企抢夺中国汽配人利润
发布时间:2017-10-31 18:19:01    点击数:

来源:汽配内参


    近日,标致雪铁龙带领旗下多品牌汽车售后连锁品牌“欧洲维修”进军中国,方兴未艾的汽车后市场蛋糕份额中又增加了一支竞争者。

    玩家多、巨头少万亿市场正开启

    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国范围内汽车保有量已达2.05亿辆,其中乘用车超过1.3亿辆且以每年2千万的数量增长。

    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上升,但与之配套的汽车维修保养行业却显得步履稍缓。

    长期以来,中国车主面前只有两条路:一边是强势的4S店体系,另一边是路边乱、散、小的汽修店铺。

 虽然零散汽修店铺有价格优势.jpg

   
虽然零散汽修店铺有价格优势,但技术和零部件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国内的康众、上汽车享、巴图鲁等企业都把准了这一市场缺口,提供后市场服务;马瑞利、德尔福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后市场。"


    多份行业报告均分析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人民币。

   
“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目前中国后市场的龙头企业销售额只有20亿元人民币左右。”标致雪铁龙集团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售后业务战略及采购负责人赵冰说,“而在美国,排名前三汽车后市场企业的市值都早已超过百亿美金。”p


    他预测,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中肯定会像美国一样出现“巨无霸”玩家。

   
标致雪铁龙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售后及备件业务全球负责人孟思凯(ChristopheMusy)表示,近两年,新出现的维修网络品牌已开始显现合并趋势,同时消费者寻求更多服务选择的意愿也在增强。t


    其旗下“欧洲维修”品牌在上海召开招商大会当天,就有23家维修企业现场签约加盟连锁。

    车型多、零件杂中国市场需特殊对待

    捷飞络、霍尼韦尔等跨国公司曾进驻中国汽车后市场,但却有不少黯淡收场。赵冰表示,中国的汽车市场同欧美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市场的车型比整个欧洲还要复杂,汽车品牌上百,车型上千。”赵冰说,“算上每年推出的年款和各车型的配置差异,以及众多的进口车型,中国累积下来的车型按条目计算应该超过了十万条,这对维修行业的零部件覆盖无疑是项巨大挑战。”首


   
作为欧洲第二大整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具备零部件制造、采购的传统优势,其自主品牌“欧洲维修”配件在欧洲已实现易损件全系覆盖,但在进驻中国市场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我们设立了专门的团队,开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欧洲维修’品牌汽车配件。”孟思凯说,“依靠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和我们优选的供应商,应该能很好满足中国维修店的需求。”


    标致雪铁龙官方预计到2021年,“欧洲维修”在中国的加盟商将达2300家。

    新能源车将改写后市场格局

    新能源汽车已覆盖大街小巷,无人驾驶汽车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汽车行业的技术变迁,在对后市场技术发展提出全新要求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颠覆性影响。

    相比燃油车,纯电动汽车保养成本更低廉,保养检查项目更简单。对后市场企业来说,从保养环节中获得的收入将大幅减少。

    对此,孟思凯表示,标致雪铁龙长期的汽车制造经验,能够帮助从容面对这一技术进步潮流。

    “早在20年前,电动汽车市场还非常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制造电动汽车了。”孟思凯说,“欧洲维修”的团队有充分的电动汽车知识,能够很好地服务这一市场。

    他同时也表示,电动车的推广的确意味着维修和保养服务的减少,但这对所有的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

   
“同欧洲不同的是,中国一旦发生什么变化,其速度都是非常惊人的。在欧洲要花10到15年完成的变化,在中国往往2至3年就能完成。”孟思凯说,同时表示对中国市场的业务和即将面临的竞争都充满期待。